English
快乐科研 幸福生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学科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十五”以来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与现状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十五”以来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与现状

作者:

浏览次数:

日期:2015-04-17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十五”以来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与现状

 

我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老所,学科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从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的发展过程。“十五”以来,特别是我所实施主体转移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麻类行业发展对麻类科研提出的新要求,突破麻类行业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增强我国麻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我所的科技创新能力,所领导率领全所职工实施“大转移、大改革、大建设”三大战役,深入贯彻我院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在学科调整和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将我所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为了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学科调整和建设已势在必行。我所的学科调整和建设遵循了以下原则:

1、学科调整和建设坚持面向产业化。学科专业设置的优化,科研方向和内容的调整,坚持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为主,以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为重点,对于影响产业的战略性学科,全力以赴,重点建设。此次学科调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全局性、战略性调整。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为重点,全面进行学科调整,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人才培养结构,促进和确保科研适度超前发展。

2、学科建设中的优化、整合是重点。跨学科设置交叉学科,是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学科建设的共同趋势。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开展跨学科设置,整合不同学科,构建以新兴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为主的学科新体系是学科调整和建设的主要内容。

3、学科建设中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并重,扶强与助弱并举,促进学科均衡发展。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总是不均衡的。学科结构的调整关键在于优化。从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上,既要建设和发展一批具有龙头地位的优势学科,又要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营造有利于学科共生的学术生态环境,对优势学科的资源配置上应该是锦上添花。然而,学科发展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特别是有些学科虽然相对较弱,但缺少它则不能完成高层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这些学科应持全局观念,予以相当扶持力度,增强其实力,促进其发展。

4、学科调整和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实行重点学科首席专家负责制,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创造人才选拔任用的公平环境,在创新实践中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近几年的科技创新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能够在科技攻关中攻关夺寨的领军科技创新人才是进行科技创新工作的要素,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事业成功的关键。学科调整和建设必须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否则学科调整和建设将空洞化。

5、学科调整和建设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整合科技资源,发掘已有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的重要措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为学科调整和建设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学科调整和建设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系统安排,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才、资源和经费相结合才能获得效益最大值。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各学科交叉与渗透,一般是以渐进式自然进行的。但是,在我院通过实施“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发展战略,推进重点学科、重点人才与重点经费三位一体战略实施,为学科的交叉、调整提供了优越的基础。“十五”期间,我所已争取到国家麻业六大技术创新平台,即“国家麻类作物育种中心”、“国家种质长沙苎麻圃”、“国家麻类种质中期库”、“农业部麻类作物遗传改良与工程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湖南省麻类作物遗传育种与麻产品生物加工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权,争取经费共计1313万元。利用项目投资,已建成国家种质长沙苎麻圃,并通过科技部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其他5个麻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正在启动。这些有利条件使我所在学科调整和建设上跨越了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自然发展的缓慢阶段,对科研项目的申报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十五”前四年已争取科研经费达1762万元,极大地提升了我所的科研实力,增强了科研后劲,为进一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的关键是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我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瞄准科学、技术前沿领域,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选准突破口,组织多学科、跨学科研究,冲破传统的学科设置和组织模式,以首席科技专家为核心,组织一个高效的科技创新团队,进行重点攻关,力争早出成果,出大成果。

七、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一方面我所大力加强了麻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完善工作。“国家麻类作物育种中心”、“国家种质长沙苎麻圃”、“农业部麻类作物遗传改良与工程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麻类种质中期库”、“湖南省麻类作物遗传育种与麻产品生物加工重点实验室”等六大麻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权的获得,在提升我所科研能力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多年深化内部改革,进行了课题组优化组合,实行课题主持人责任制。根据自身创新优势和行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学科调整和优化,确立了7个重点学科。以8名院二、三级岗位杰出人才为首席专家,从70余名科技人员中遴选出30名科技骨干编入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创新工作的聚合效应和科技创新的团队核心力量。通过上述措施,我所的科技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和重组,激活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留住了人才。“十五”以来,我所争取的科研课题和经费连年上升。承担课题62项,科研经费1762万元。同时,我所申报课题的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申请到一批如“863”、“973”、国家攻关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建设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所在重点人才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二、三级院杰出人才承担课题经费占全所课题经费的79%,课题项目39项,经费总额1399万元。

我所承担的62项科研课题中,分属7大重点学科的科研课题有50项,经费为1609万元,占全所总科研经费的91%。

但是,我所学科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二级学科“麻类栽培与脱毒快繁”仅获4万元经费支撑,二级学科“麻类加工与贮藏”仅获73万元经费支撑。“麻类栽培与脱毒快繁”和“麻类质量标准与检验”两个重点学科还没有院杰出人才。而二级学科“麻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优势明显,获经费625.5万元,承担课题16项。一些在生产上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学科还须加大建设力度。“麻类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麻类微生物工程”、“麻类加工与贮藏”等学科急需获得经费支持,以期取得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我所新引进人才因时间、工作基础等关系,尚未承担课题,今后,应加强支持力度,使其得以发挥应有作用。

所属类别: 科研动态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